第4期 2010年05月01日
* Contents *
 
  編輯手札
  小圖示 樹谷春天
  在地樹谷
  小圖示 樹谷活動寫真-風之谷浪漫啟用
  小圖示 樹谷寫真-樹谷小園丁啟動
  小圖示 綠水樹谷活力館--親子活動『花草世界DIY之鑰匙圈製作』
  小圖示 在樹谷遇見藝術-公共藝術系列-風之谷的『精靈再現』
  樹谷嘉年華
  小圖示 樹谷希望種子、創意萌芽活動~5月活動
  戀戀大自然
  小圖示 鍊木樟成腦,採出金有沙--樟樹
 
* * *
 
  編輯手札
小圖示 樹谷春天

樹谷春天圖片

清晨柔亮的陽光灑落在樹谷大道上,空氣中飄散著淡淡的清香,道路兩旁的黃梔開出白色的小花,嗯!這是春天的氣味!樹谷灰色的天空散去了,取而換之的是一抹新生的色彩,紅的、黃的、綠的…..彷彿有人在這褪色的畫布上重新補上了新色!


樹谷!我們在這塊土地上耕耘了許多年,今年許多設施已逐漸完成、小樹也悄悄成長,風之谷、樹之谷的落成,公共藝術作品的設置完成,小太陽廣場各類植物園區的栽種完成…樹谷的模樣儼然成形。就如同樹谷春天色彩繽紛的各式花朵一樣,樹谷期待帶給大家一個結合自然、科技共生園區的夢想已在眼前。

到上面
  在地樹谷
小圖示 樹谷活動寫真-風之谷浪漫啟用

樹谷活動寫真-風之谷浪漫啟用圖片

清晨和黃昏是風之谷-曼陀鈴湖最美麗的時刻,閃耀著光芒的湖水盪漾,清風吹拂讓人忘卻塵囂。


「風之谷」是樹谷園區中的一個新天地,座落於樹谷園區的西側,佔地約二十點四公頃,是園區內三大景觀區中最大的,兼具滯洪、生態、休憩等多功能。


風之谷內的曼陀鈴湖,為人工挖掘的滯洪池,因形似西洋絃樂器曼陀鈴而得名,曼陀鈴湖東側設置約兩百公尺長的湖岸棧道,棧道南端銜接浮動碼頭供水上活動使用。湖上則有造型優美的曼陀鈴橋連結東西兩岸,提供觀賞湖面景色的最佳視野,更可享受風之谷特有的清風拂面快意。


風之谷為公園綠地規劃,於樹林綠地中設有水之房、花之房、涼亭、大花架迴廊及夕陽廣場等景觀設施,還有長達二點六公里的環湖自行車道,遊客可利用自行車道暢遊風之谷,欣賞美麗湖景和座落各角落的公共藝術作品。


410日黃昏時分舉辦風之谷啟用典禮,伴著夕陽餘暉,曼陀鈴樂團於湖畔演奏曲曲動聽的樂章,曼陀鈴湖上有免費獨木舟體驗和風浪板表演秀,捷安特也提供一百台自行車供民眾騎乘欣賞悠悠水色,氣氛悠閒。風之谷成為一個可以單車環湖、欣賞戶外音樂會、從事水上活動及散步、觀賞湖畔夕陽的絕佳場地

小圖示 樹谷寫真-樹谷小園丁啟動

樹谷寫真-樹谷小園丁啟動圖片

樹谷園區一直期望打造一個自然與人類和諧共生的綠色園區,在這理念下,我們尋思如何能為土地盡一份心力?幾經思考後,認為由社會教育著手才是治本方法,因此決定422世界地球日的前夕發起為期15個月的『樹谷小園丁計畫』


透過台南縣政府教育處幫忙邀請台南縣內145所小學,教導小學生們種下屬於自己的樹苗,養護自己的樹苗,在照顧自己的樹苗中學會呵護生命、尊重生命,知道種樹的重要與意義,願意珍惜保護自己生長的地方。


樹谷園區準備了3000株的樹苗,讓大家領取回去種植,希望讓大家透過親手種植樹苗、與土地接觸,可以了解對生命、地球的尊重


4/7首先展開教師研習營,台南縣各國小老師湧入樹谷園區,由樹谷的樹博士與老師說明活動內容和樹苗培育的重點方法,看到老師們熱心的投入,希望帶回各校栽種的小樹苗都能健康的成長為大樹,明年見囉!

小圖示 綠水樹谷活力館--親子活動『花草世界DIY之鑰匙圈製作』

綠水樹谷活力館--親子活動『花草世界DIY之鑰匙圈製作』圖片

活力館每月一次的親子活動不外乎是說故事、親子互動小遊戲啦....等等,


但4月份不一樣囉!!


我們特別邀請壓花達人-曾琬婷老師(曾榮獲美國費城押花比賽世界冠軍),


來現場帶領把拔,馬麻及小朋友們一起進入壓花的世界!



這次壓花的主題是入門款『鑰匙圈』。


曾老師首先介紹壓花的由來:


此技術在16~17世紀時為植物學家用來保存所採集的植物,以乾燥壓榨法製作成標本,後盛行於歐洲,在英國已有300年以上的歷史。


18~19世紀時,華麗色彩的壓花繪畫開始盛行,


到了20世紀中,歐洲的壓花藝術傳入日本,對於傳統的日本壓花造成了極大的震撼,也因此日本發展成今天的盛況!


(原來參加親子活動也可增加知識喔!)



那要怎麼保持植物、花卉的最自然/最純真的美,做出最美麗的壓花,必項有以下四個條件:


1. 一定要使用新鮮的花材


2.迅速處理花材脫水


3.適量重壓


4.隔絕濕氣和空氣



當天,曾老師仔細的講解壓花Diy的注意事項及步驟!


參加的朋友們也認真的製作著,


大家都快樂地帶著親手製作的壓花鑰匙圈回家喔!


小圖示 在樹谷遇見藝術-公共藝術系列-風之谷的『精靈再現』

在樹谷遇見藝術-公共藝術系列-風之谷的『精靈再現』圖片


『藝術品放在那邊就是和人對話,我認為藝術品的可貴是在和群眾的對話,群眾也是藝術品裡面的一個因素,透過他在看這個東西,他用他的生活經驗去闡釋,這就是一種創作。』創作『精靈再現』的藝術家李長發說過這樣一段話。



坐落在風之谷南側湖畔的『精靈再現』的創作來源是因為2007年時與樹谷園區同為鹽水溪畔的永康市三崁店糖廠正進行人為開發,當時保育團體在施工期間發現當地有大量的諸羅樹蛙棲息,系列的搶救活動風起雲湧展開,獲得各界熱烈的支持,攜手守護綠色精靈的家園,甚至號召萬人連署,爭取列入保育類動物。李長發以三崁店搶救諸羅樹蛙事件創作了《樹谷傳奇首部曲-精靈再現》。



『蛙是生態圈極重要的一環,浮游在湖畔草地的蝌蚪代表再生,精靈則是嬉戲其間的人們。』


第一次看到這9個小傢伙時,一群人七嘴八舌的討論著…有人說這是蝸牛、有人說這是蜥蜴、也有人說這是….動玩裡的小精靈!爭論了半天也沒結論,只是看著、看著….有一種愉悅的感覺油然而生、彷彿他們充滿了生命力、雀躍的嬉戲著。每隻蝌蚪有著獨特的圖騰與型體,共通點是每個都是張著嘴開心的笑著,會讓人不由的也跟著微笑了,大家可以來試試看喔!

到上面
  樹谷嘉年華
小圖示 樹谷希望種子、創意萌芽活動~5月活動

樹谷希望種子、創意萌芽活動~5月活動圖片

藝文活動


活動時間:2010年5月21日(五) 19:00~20:30


邀請著名舞台劇表演者-郎祖筠(郎姑)為大家帶來精采講座


講座名稱:FUN演生活學~說得ㄧ口好故事,換得ㄧ場精采人生





音樂會演出


活動時間:2010年5月28日(五) 19:00~20:30


邀請台北愛樂為樹谷音樂廳帶來的音樂盛會-


野薑花男孩三重奏將為您演奏一系列經典名曲


(月亮代表我的心、夜來香)




索票地點&時間:


樹谷園區服務中心 櫃檯 週一~週五 8:00-17:00


洽詢專線:06-5889955


樹谷活力館 櫃檯 週一~週日 06:00~22:00


洽詢專線:06-5889989


到上面
  戀戀大自然
小圖示 鍊木樟成腦,採出金有沙--樟樹

鍊木樟成腦,採出金有沙--樟樹圖片

,一般又稱為「樟樹」,是隨處可見的常綠喬木,也是台南縣的縣樹。


 


樟樹樹幹布滿縱裂紋,看來仿如飽經風霜滄桑的智慧老者,葉子青綠色,葉脈3出,葉緣呈波浪狀,非常容易辨認,最大的特色,是在她所散發出的一股清淡香味,在搓揉葉片之後,那股清晰且醒腦的味道會更加強烈。


 


樟科是台灣森林裡最重要的一個家族,從低海拔到高海拔,從火災跡地到自然林都有樟科成員分布,具有相當重要的生態意義,其他同科的有名植物,有一般人所熟知作為藥用、香料的肉桂和食用的酪梨等,在世界上來說也是個大家族。


 


樟樹不只在台灣生態具有重要意義,在台灣歷史同樣占有相當份量的一席之地,樟最大的用途是在於提煉樟腦,並製成油或是球狀(樟腦丸)是最常見的形式,以供應化學使用或是除臭和防蚊,此外,木材的質地細致,抗蟲、耐濕,為優良傢俱、雕刻用材,而且從樹根直到葉子都可入藥,著實可稱之為寶樹也。


一般具特殊味道的植物大多也容易伴隨比較嚴重的蟲害,樟樹同樣難以避免,樟白介殼蟲的發生往往讓一株樟樹罹病枝幹在幾週內乾枯,嚴重者還會死亡,因此若有發現樟白介殼蟲跡象建議要立即防治。


 


台灣對樟樹最早的開採,是在1621年的鄭成功時代,不過那時並非主要產業,數量不多,在荷蘭統治的時候曾一度沒落,直到1825年樟樹的採伐與樟腦的生產規模才開始擴大,樟腦產業的極盛期是在日治時期,在日人有計畫的採伐、煉製之下,樟腦產量不僅世界第一,價值更可媲美黃金,其重要程度已到了就算將樟腦當做台灣的代名詞也不為過。


樟樹的開採固然為台灣早期的經濟打下穩定的基礎,卻也造成原生的樟樹林完全消失,目前的台灣只有零星地方可以見到高齡的樟樹與周邊的新生苗林。


在桃園楊梅有一棵樹齡推斷為750歲的樟樹,是目前平地最老的樟樹。


 


近年來,在環保意識抬頭所興起的植樹風潮當中,樟木因對於空氣淨化有極大成效,被評為優良樹種。然而樟樹在景觀工程上卻是讓許多苗商、種植單位吃盡苦頭的「硬角」。樟樹移植不易,尤其越大的樟樹越不耐移植,移植前最好要先經過斷根處理,並於休眠季時移植,不然就要選擇袋苗比較容易成活,許多景觀工程因為工期限制或不懂樟樹習性,常在不對的時間移植樟樹,加上挖掘的土球太小嚴重傷到根系而導致失敗。


在追求滿樹繁花及速成的景觀設計與官場文化,加上樟樹「不好搞」以及生長慢的印象,樟樹漸漸被設計師遺忘,成為叫好不叫座的遺珠。


其實樟樹在天然環境很容易藉由食果性鳥類傳播,幼苗期耐蔭,成樹後喜歡陽性環境,因此建議栽植時可以由樹苗開始種植,一來可以讓主根扎穩,二來也不用擔心移植失敗。


 


 


【科名】樟科Lauraceae【學名】Cinnamomum camphora (L.) Nees & Eberm.


【英名】Comphor TreeComphor Wood


【日名】クス;クスノキ


【型態】常綠喬木


【原產地】台灣、中國、日本、琉球


【台灣分布】中、低海拔;平地或山區


【別名.俗名】紅樟、烏樟、油樟、樟腦樹

到上面
 
 
取消訂閱 精彩回顧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