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線上圖鑑-動物類 > 鳥類

分享: 推文到Facebook   推文到Plurk   推文到Twittler  

東方蜂鷹


【科名】
鷲鷹科 Accipitridae
【學名】
Pernis ptilorhynchus
【形態】
雌雄鳥略異。頭小,頸長,喙尖細,蠟膜鉛灰色,眼先密布細鱗狀硬羽,無眉突,後頸有短冠羽,不豎起時不明顯,頭部形似鳩鴿或杜鵑。雄鳥眼暗褐色,臉部鼠灰色;雌鳥眼黃色,臉部褐色或淡色,具深色眼後線。喙黑色。腳黃色,爪黑色纖細。羽色複雜多變,有多種色型,爲了方便描述,通常以身軀腹面及翼下覆羽的主要羽色來區分爲淡色、中間和深色3大色型。
【生態】
棲息於多種型態的森林,以中低海拔較茂密的天然闊葉林爲主,但人工林、針葉林、破碎化的次生林、墾植過的果園等均可見。偏好野生蜂類多的地區,近年因爲蜜蜂養蜂場的管理者會定期割除蜂箱中的贅巢片,其中常含有相當數量的蜜蜂幼蟲及蛹,吸引許多東方蜂鷹前來撿食這些現成的食物,因此養蜂場成了影響本種分布的一大人爲誘因。
【食性】
取食多樣化的食物,最偏愛社會性蜂類的蛹以及巢片,也經常捕食蛙類、蜥蜴、蛇、鳥類。
【鳴叫】
會發出「依〜,依〜」的鳴聲;繁殖期常發出「灰有〜」的鳴聲,尾音下降,會重複數次。
【繁殖】
台灣有少數的繁殖紀錄,繁殖個體於34月起可見雄鳥展示飛行,且經常鳴叫,是繁殖期的開始。營巢於干擾少的大樹上,巢多位於接近主幹的側枝上或崖薑蕨內,十分隱密。巢體以枝葉堆積向'成。同一對鳥在不同年份會使用相同巢區,但巢位會重新選擇。於5月產卵,每窩產2枚卵,雌雄親鳥都參與孵卵與育雛,雛鳥於6月孵出8月離巢。
【遷留】
在分布範圍內,北方的族群會南遷,南方的族群則爲留鳥。東方蜂鷹在台灣的出現情形很複雜,20年來在墾丁及台北觀音山的猛禽調查資料都顯示東方蜂鹰是數量第三多的過境猛禽,每年過境期累積觀察數量都有數百隻,且全台多處均可見零星過境個體。夏季在台灣許多地方依然可見到本種,近年的生態研究在台灣中部地區確定有東方蜂鷹繁殖,經無線電追蹤證實許多個體終年留在台灣,因此東方蜂鷹在台灣有留鳥族群的存在已獲證實。
分布】
台灣於全島廣泛分布,各離島亦有紀錄。全球廣布亞洲東北部、日本、印度、東南亞。
別名】
蜂鷹,鳳頭蜂鷹,鵰頭鷹。


回上一頁